top of page

跟著節氣生活 | 立春

  • 作家相片: Ashley
    Ashley
  • 2月4日
  • 讀畢需時 3 分鐘

已更新:2月13日

四時瑜伽-節氣冬至
立春(2月3或4或5日)春三月,此謂發陳。天地俱生,萬物以榮,夜臥早起,廣步於庭,披髮緩形,以使志生,生而勿殺,予而勿奪,賞而勿罰,此春氣之應,養生之道也。逆之則傷肝。 ―《黃帝內經》 節氣養身重點:
春天,大地之母醒來,新芽抽長,能量上移,一切開始綻放,人體也隨之進入一個新的生理週期。在這個時間,確實有效地調整生活方式與養生方法,就能夠提升健康狀態,為新一年的健康奠定基礎。

在中醫五行理論中,春屬「木」,主生長、條達,並對應五臟中的「肝」,主疏泄,負責調暢全身氣機、調節情緒以及促進消化吸收,這股能量也是滋養生長之氣,如果能夠讓份生機浸潤貫通全身,身心就能開始回春。

立春常見不適症狀:
  1. 傷風感冒與筋骨疼痛:如果冬天沒有養好,這個時候就很容易感冒傷風,或是有腰腿以下的筋骨毛病,有這樣情況的朋友要盡可能多休息,泡腳,睡飽,忌口不要吃辛辣的食物和酒。
  2. 情緒起伏:肝氣疏泄不暢可能導致情緒抑鬱或急躁而傷肝,出現頭痛胸悶、失眠口苦、口乾舌燥等症狀。
  3. 過敏復發:季節轉換的過渡期裡,若因抵抗力不足或本身有過敏體質,容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與過敏性疾病的發作。頭口鼻部的防護很重要,衣物宜透氣保暖,讓身體能逐漸適應氣候的變化。
  4. 疲乏感增加:天氣回暖後,四肢血管舒張、全身耗氧會增加,導致供應腦部的血氧相對減少,因此容易感到精神不振。建議順應春季晝長夜短的變化,將作息逐漸調整為晚睡早起,白天的時候,多多到戶外散步舒展筋骨。


💁‍♀️ 簡易且有效的自我照護:
  1. 注意頭頸的保暖,不要吹到風,洗頭後要馬上吹乾,不要讓風邪進入打開的毛孔。
  2. 晚上11點進入睡眠的狀態,白天的時候多散步,能夠幫助氣血循環。
  3. 吃小米粥、當令的蔬菜,特別是芽菜,讓身體吸收新芽的飽滿能量。
  4. 疏通肝膽,配合適當的運動、按摩,來喚醒身體,保持筋骨肌肉柔軟,讓氣血柔潤關節、肌腱與韌帶,讓身心通暢。


穴道按摩:
* 合谷穴:手背虎口處。可疏通氣機,緩解頭痛及感冒初期症狀。
* 太衝穴:腳背第一、二蹠骨之間凹陷處。可疏肝解鬱、緩解壓力。
* 足三里:小腿前外側,髕骨下緣三寸。可調理腸胃、促進消化吸收。
* 風府穴、風池穴:後髮際中點垂直向上1寸及兩側大筋凹陷中。可疏風散邪、預防感冒、緩解頭痛。

💁‍♀️ 推薦練習: 坐角式
束角式(影片連結)
鴿式
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

🥬 飲食方面:
冬季及農曆新年期間易進食較多油膩、辛辣、大熱食物,加上春季過旺的肝氣容易影響脾胃功能、引發消化系統不適。建議飲食要清淡,宜少酸多甘,小米、大棗、山藥等甘味食物可以調補脾胃,多食用青綠色蔬菜可以養肝;其他適合這個時節的好食物,包括香菜、芹菜、菠菜、枸杞子、黃豆、豆苗、菊花、黑木耳、大棗(紅棗)。 小米粥 補氣養五臟又除濕:糙米(或胚芽米)3份,小米1份,綠豆半份。
氣虛疲憊不好睡,桂圓小米粥:桂圓小米粥:糙米(或胚芽米)3份,小米1份,加桂圓。
枸杞茶:養肝腎,12公克煮水溫服


春天是擬訂新計畫的好時機,此時會有很多創新的想法,想做什麼都可以先記錄下來,選擇能夠達成的項目,盡力去達成。保持自己在一個持續創造的狀態,身心就時時地被更新。 在每一刻去體驗活生生的感覺,讓這個感覺充滿你。

Yorumlar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