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跟著節氣生活 | 寒露

  • 作家相片: Ashley
    Ashley
  • 2024年10月8日
  • 讀畢需時 2 分鐘


節氣養身重點: 節氣來到寒露10/7-9,這個時間是氣候變冷的一個轉折點,夜裡開始轉寒,早晚溫差大,很容易生病。


起床後要記得加件衣服,避免著涼。家中若有老人家較虛弱者,身體跟不上節氣的變化,容易產生暈眩、心血管疾病等,早上先敲敲肺經的雲門穴,再從床上起身。


「白露不露身;寒露不露腳! 」 地面的寒氣開始上升,平時要穿著襪子保持溫暖,隔絕寒氣,可以讓自己平安的進入下一個冬日時節。


肚臍周圍的皮膚很薄,是人最容易受寒的地方,而且這個位置又有最豐富的末梢神經和神經叢,如果寒氣進到腸胃,短時間可能發生急性腹痛,長久下來累積小腹的脂肪,而且導致生殖泌尿系統疾病。


尤其是寒露時節開始的三天,都不要吃生冷的食物,避開冰冷食物像是沙拉、飲品,與剛從冰箱拿出來的食物。



養身重點:

秋天容易使人感到憂鬱,因爲秋天的燥火會抑制肝氣,當肝氣鬱結時,將導致各種情緒問題,心情抑鬱,就容易失眠,近一步又引發免疫力降低等問題。 保持樂觀心情、情緒的調適及規律作息將格外重要。


你可以做以下的練習來協助自己。

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


瑜珈練習|

腹式呼吸、肺經手指瑜珈(加上敲打肺經)


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


穴道按摩|調理肝脾腎

太谿:腎經原穴,滋陰降火,培陽補腎。治手腳冰冷、膽小、頭暈、心煩、失眠。

太衝:肝經原穴,疏肝解鬱,調理氣血。治高血壓,心血管疾病,調月經。

太白:脾經原穴,健脾化濕,理氣理胃。治消化不良、胃痛、腹脹、臉色發黃、沒精神、便秘。


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


飲食方面:

寒露時節正值秋冬季節交替,此時最容易引發呼吸道及消化系統相關的疾病,依中醫養生觀點,飲食上應少吃辛辣、燥熱的食品。此時可以常喝百合梨子銀耳湯,可以滋陰潤燥。還有什錦蘿蔔湯,白蘿蔔可以清熱解毒、幫助消化,紅蘿蔔能補肝明目、健脾和胃,木耳還能有生津止渴、益氣補腦之效。


食補|什錦蘿蔔湯、百合銀耳湯

材料:白蘿蔔1/2根、紅蘿蔔1/2根、香菇5朵、玉米1/2根、油豆腐3塊、木耳適量、海帶結適量、芹菜葉適量、薑適量、鹽適量、黑胡椒粉適量。


茶飲|清咽潤肺茶

材料:菊花8g、桔梗4g、百合4g、炙甘草4g、冰糖適量 作法:將藥材加水800c.c.煮滾後,轉小火續煮20分鐘,代茶飲。


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₋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