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「無效努力」的無底洞

  • 作家相片: Ashley
    Ashley
  • 4月3日
  • 讀畢需時 2 分鐘

已更新:4月4日


無效努力是一種「低效能的重複」,過往,我們或許曾經靠堅強的意志力度過許多難關,但埋頭猛衝的努力,並非生命的萬靈丹。 我們真正需要的是瞭解何時該放下過度執著,重新轉向,尋找新的意義。


瑜珈是一種方法,可讓起伏的心平靜下來,可將能量導引至有助益的通道。

當面對生命考驗的巨流時,我們下意識會採取阻擋,或囫圇吞棗地吸收,作為應對,而這些都會累積無形的壓力,靜待反撲。

我們應該為身心建造一座龐大的蓄水庫,這座蓄水庫得以預防飢荒並供給豐沛的能源,而瑜珈的練習就像透過覺察來治理這座水庫,以水壩和渠道來疏濬,清除淤泥、潔淨水質、優化周邊環境,形成一個「自利利他」的循環生態。


許多初學者剛開始練習瑜珈時,都會在肩膀一帶感受到強烈的身體限制。

當我們總是習慣以自我本位出發的、習慣「靠自己努力」解決問題,我們肩部會充滿無奈與防禦,形成圓肩、聳肩的身體語言。

慣性聳肩會對提肩胛肌與頸椎造成壓力,因為提肩胛肌收縮時缺乏覺察與空間,使頸椎被拉動、遠離中立位置,造成周圍組織承受過多的擠壓。


初學者平時可以做一些建立軀幹核心穩定的練習,建立背部連結感,減少肩部的過度代償。透過抱膝屈腿式,或以站姿靠牆去覺察上、中、下背的關係,都可幫助我們慢慢感受身體被軀幹有力的支持。


當我們願意放下防護,就會發現身上什麼都沒帶的感覺其實很好。要真正活著,就要用與生俱來的柔軟,去接觸這個世界。 — Mark Nepo

我們的身心在經過適當的控制時,能產生平靜的匯聚,帶來向上提升的充沛能量,瑜珈是行使這一平等匯聚的柔軟大手。

透過瑜珈,我們體會到身心中存在著千百種歧異,像為僵固乾涸的河床重新蓄水,選擇一條新的河道。我們的能量將不再只服膺於偏頗的人生觀,有機會脫離重複某些無效路徑的自我消耗,與生命的每一刻,保持對話。


在瑜伽中練習 Vipassana 內觀冥想的狀態,即是觀察當下的身體、感受、心識的來來去去,能建立持續及穩固的覺知。

這股對每一縷意識的平等覺照,即成為了守護生命內外平衡的,那一抹光。


✿  諦聽・2025秋‧ 阿育吠陀僻靜營

在山中,為自身找到一個完全安放、自我貼近的時光。

營隊日期:2025/ 10/9- 10/12
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